2024年5月16日

  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为公元475年,此时正处于公元5世纪末期,而在同时期的欧亚大陆其他地区,似乎也在遭遇着相类似的时间。

  与此同时的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阶段,其实北方匈奴势力,也已经对中原地区的诸侯国,造成了一定的冲击。

  这使得在公元4至5世纪的亚欧大陆北方的草原地带,似乎游牧民族因为种种原因,在不断冲击着南部地区,更为先进的文明体系。

  这一点和气候条件因素的变化,应该有着直接关系,从历史的情况来看,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50年这段350年的时间里,相对于地中海地区来说,应该是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的时间。

  一方面温度和降水比较合适,这有助于地中海附近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的提高,同时间接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,也正是如此,在这个阶段中的罗马共和国获得黄金发展趋势。

  不过这种适宜稳定的气候现象,并没有持续保持下去,到了公元150年以后,气候条件突然恶化,具体表现为极端天气现象的出现,而干旱则是最为主要的类型。

  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北非区域,在干旱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,尼罗河作为古埃及的母亲河,似乎经常会出现汛期的推迟,以及汛期到来之时,水量严重不足的现象。

  这极大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,而作为帝国重要的粮食来源地区,这无疑加重了罗马方面的粮食危机。

  公元4世纪后期的西罗马帝国,在粮食生产方面面临着非常突出的问题,一方面帝国分治使得西罗马帝国,丧失来自东方地中海富庶农业区的粮食供给(当然此时受到干旱问题影响,地中海粮食也并不充足)。

  这种普遍饥荒现象的出现,成为了造就帝国内部严重社会危机与矛盾的重要因素,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无法应对这种危机,走向了灭亡。

  公元4世纪后期,西罗马帝国实际上遭遇了,来自蛮族人的三次大规模进攻,这三次进攻几乎每次帝国都处于被动防御状态,且损失惨重。

  接连三次大规模反击蛮族人的战争失败过后,西罗马帝国在军事上的有生力量也愈发不足,再加上内部危机的困扰,最终西罗马帝国难以继续做出防御蛮族人进攻的有效军事行动,不得不面对灭亡的命运。

  第一次遭遇蛮族势力大规模进攻,当为公元376年,此时的帝国尚未分裂,不过分裂趋势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。

  此次主要进攻西罗马帝国的蛮族人为哥特人,他们选择在这个阶段进攻罗马,其实也有不得已的因素。

  因为匈奴人的西迁直接导致哥特人,不得不让出自己的地盘选择继续南下,这才使得其和罗马有了军事交锋。

  此次交战罗马方面输得一塌糊涂,亲自出征的罗马皇帝瓦伦斯直接战死前线,这使得罗马不得不选择,同哥特人妥协和议和。

  公元378年,即位的迪奥多西一世签订合约,同意哥特人在罗马地区内部生活,而后具有戏剧性的是,哥特人于30多年后,也就是在公元410年攻陷了罗马城,并将其洗劫一空。

  第二次蛮族入侵于公元405年,原因或许也是匈奴人势力的影响。此次除了哥特人之外,还有汪达尔人,帝国同样也遭遇了猛烈的进攻,第三次为公元440年开始的,此次入侵换成了匈奴人领袖阿提拉。

  其通过大规模军事行动和掠夺建立了一个政权,不过阿提拉突然去世之后,其政权很快解体,由此造成了大量的蛮族人进入到西罗马境内,形成难民潮。

  在这前后三次的蛮族势力入侵中,西罗马从当初的抵抗到后来的妥协,无疑显示出了蛮族势力,给予其巨大的压力。

  西罗马帝国主要由四大分区组成,这是罗马帝国西部地区的核心,即高卢、西班牙、北非以及意大利,其中意大利无疑是西罗马帝国的心脏所在。

  不过随着蛮族势力的兴起,这些地方无疑遭遇到了蛮族人,不同程度的军事进攻和影响,这使得西罗马帝国,逐渐从局部走向了整体性的瓦解和灭亡。

  高卢地区一向是帝国统治的重点关注对象,这主要是因为在罗马共和国的三巨头同盟时代,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扩张,已经牢牢将高卢地区控制在手。

  而且由于高卢地区地势复杂,并且罗马常年派遣重兵把守,这使得高卢以北的蛮族势力难以逾越。不过随着匈奴人的西迁,蛮族人也被迫南下,罗马驻扎在此的军队也在不断衰弱,这就给了蛮族人可趁之机。

  在高卢地区活跃的蛮族人,主要有法兰克人、哥特人以及勃艮第人等,他们都在进入到高卢地区之后,获得了更为快速的发展,不断学习着罗马人的文化,也冲击着罗马人在高卢地区的统治。

  此外,像西班牙和北非地区,也是蛮族人重点的破坏对象,特别是北非,作为帝国重要的粮食来源,汪达尔人对其占领,无疑对罗马方面造成了巨大影响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